腰骶椎病除了会引起腰腿痛等症状外(第一章已详述),还会引发腹腔和盆腔内脏病症。本章以真实案例,介绍应用治脊疗法能有效治疗的十多种慢性病、疑难病症,讲解其与腰骶椎病相关的病理关系。脊椎病因学说,目前在医界尚未获得共识,故此类病症,被认为属“功能性疾病”或“病因不明”的疑难病症,或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病症,常被诊断为“XX 神经官能症”,治疗以改善症状为目的,通常只针对症状用药或做局部理疗,由于“治标不治本”,故病情易迁延难愈。 慢性疑难病症,常由多种病因引发,“脊椎病因”只是其中的一种病因,现时临床常规检查未查“脊椎病因”。脊椎病因是由脊椎病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(参阅第三章内脏神经图示),而引致内脏功能障碍成为致病因素,此类内脏疾病药物疗效多不理想,若经查明属脊椎病因,应用治脊疗法,发挥标本同治的作用,常能得到立竿见影的理想疗效。 人的机体(身体)运动,分为躯体运动和脏器(内脏和器官)运动。躯体运动可随意识发动,又能随意停止(例如想起立,就能从座位站起来),而脏器运动,大部分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(图3),其运动不受意识支配,故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称为植物神经系统(又称自主神经或内脏神经),例如心脏、胃肠的活动,都由植物神经系统控制,不受人的思维意愿支配的。 脊椎病因研究证明:植物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在大脑,但其低级中枢在脊髓内,由低级中枢到内脏、器官之间的交感(副交感)神经,均需通过脊椎间的椎管、椎间孔,部分神经节常附于椎体或椎间关节旁,故在椎间关节错位(包括椎间盘和椎间各关节)达到失代偿程度时,发生损伤(血肿或水肿)、错位均可引发椎管、椎间孔变形变窄,直接或间接的压迫/ 刺激,导致神经受损伤或神经炎,可致脏器功能发生障碍。 青少年“原发性脊柱侧凸症”又称“特发性脊柱侧弯症”。 脊柱侧凸症的病因分为“原发性”和“继发性”两大类:原发性是指现代医学未能查出明确的致病原因的患者,此类患者较多,临床上约占60%~80%。继发性是指现代医学技术,能查明发病原因者,其病因包括: 1. 先天性脊椎畸形。 2. 胸、腹部疾病致胸廓、脊柱变形。 3. 神经源性:例如小儿脑瘫、偏瘫、脊髓病变等。 4. 脊柱、下肢病症:如外伤引起脊椎骨折或脱位,脊椎肿瘤、结核,严重的老年性脊椎骨质疏松症,因伤、病致两下肢不等长。 5. 疼痛性脊柱侧弯,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、椎弓崩裂的椎体滑脱症和骨盆旋移症等,因疼痛导致脊柱旁软组织力学失衡,而渐发展为脊柱侧弯等。 人体直立时,从背后观察到的脊椎骨(医称棘突),正常排列成一直线,若其中的一段或多段,向左或右偏离中线,则成为病理状态,称为“脊柱侧凸”或“脊柱侧弯”。轻度的脊柱侧凸多无不适感觉(代偿期),常在体检时才发现。随侧凸程度的加重,出现疼痛或其他症状不适时,才被发现(失代偿期),此时始成为“脊柱侧凸症”。 脊柱侧凸症在亚洲人中十分普遍,香港每10 个学童就有一个患上此症。国内骨科专家普查中小学生,发病率为1%~2.4%(引自《实用脊柱病学》)。若不早期诊治,不但影响发育,更会长远地为健康带来不良后果。 脊椎病因临床研究发现,幼儿型(0~3 岁)多由产伤引起,儿童型(4~9 岁)和青少年型(10~25 岁),多由外伤引起。不少患者外伤后虽曾拍摄脊椎X 光照片,只因目前只有“脱位”、“半脱位”的X 光诊断标准,尚无“椎间关节错位”的诊断标准,故“椎关节错位”未被医界公认,才漏诊而被定为“原发性”(病因不明),导致不能及早做正确的“对因”诊治,致部分患者发展成残疾。如能早期(12 岁前)诊断,应用“治脊疗法”纠正错位的椎间关节,能避免青春发育期病情加重,取得治愈的理想疗效。故建议家长们重视小儿脊柱形态的监测,以便早期发现,及早诊治,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。 小资料 美国侧凸协会对侧凸的角度测量,推行用Cobb-Lippman 法,此法简便易行。测量方法:在脊椎X 光正位片上,在侧凸部(侧弯的起点至止点椎骨间)的上“终椎”的椎体上缘,和下“终椎”的椎体下缘,划一横线,在横线中点做一垂线(横线与垂线要求成直角),让上下垂线通过“顶椎”(侧凸顶点的椎骨)延伸成夹角,此夹角即为“Cobb”角。 美国侧凸协会按轻重, 将侧凸分为7 类:(1)0~20°,(2)21~30°,(3)31~50°,(4)51~75°,(5)76~100°,(6)101~125°,(7)126°以上。 个案实录 个案1 患者姓陈,11 岁,女,学生。由母亲带来做脊椎检查,因在学童保健中心发现有可能患上脊椎侧弯症。 患者体形瘦小,个子不高,体重47 磅,面色略苍白,母亲说她食欲不佳,少做运动,喜爱整天埋头看书或上网。其实母亲早在一年前已开始发觉女儿的体形欠佳,驼背,加上身材瘦小,看上去很不健康,因此常劝女儿多做运动。陈小姐坦然说上学背的书包太重,十分吃力,平时常感到身体疲倦,因此不愿意活动,宁可看书、上网。 医生诊断 原发性“脊柱侧凸症”。 医生检查:头向左侧倾斜、右肩比左肩膊高、骨盆向左偏歪。前弯测试:右背部肩胛骨隆起,背部胸腔边缘左右弧度不对称,脊椎排列呈现“S”形。触诊也证实胸椎向右弯,而腰椎向左弯,左边腰肌更出现绷紧的状态。X 光诊断发现:颈椎变直,胸椎第3 节至第10 节向右弯13°并向左旋;胸椎第12 节至腰第4 节向左弯8°并向右旋;骨盆右高5 毫米。 治脊方案 针对脊椎的侧弯和旋转式错位,以纠正脊椎错位手法在弧度的起、止点及转折点的节段上做复位纠正。另外,针对体形的偏侧,做“镜反射式”的调整手法纠正。接受治疗一个月后,体态明显改善:头部向左侧偏消失,高低肩明显改善,整个人看上去也比较挺直(驼背改善)。另外,在治疗期间,食欲改善,精神面色提升,人也感到有力,开始愿意做些运动。治疗继续,每星期两次,两个月后,减至每星期一次。除治疗外,医生鼓励病人做辅助性运动,增强肌力。 个案2 潘先生,17岁,中五学生。从小活跃好动,自中二开始,家人已发现他背部不对称,但从来不觉得有任何不适,因此一直疏忽了解跟进。 最近,因母亲脊椎劳损受伤就诊,才向医生提及儿子身体的情形,于是医生要求为患者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检查。患者主诉,尚无疼痛,但不耐劳,时有腰背部沉重或僵硬使活动受限,要扭转身体才可舒适些。 医生诊断 原发性脊柱侧凸症。 医生检查:上身倾斜向右,骨盆向左偏移,右肩胛骨明显隆起且较左边的高。X 光检查发现:脊柱有三段侧弯。第一段由胸椎第四节至第七节,向左侧凸20°。第二段由胸椎第八节至腰椎第一节,向右侧凸42°。第三段由腰椎第二节至第四节,向左侧弯28°。身体四肢的肌力测试、皮肤感应测试,和神经反射测试均无异常。身体向左侧屈的活动度,明显较右侧受限。右侧背肌和左侧腰肌明显僵硬。 治脊方案 以脊椎纠正手法为主,在侧弯的起止点及转折点的节段上做小关节错位的复位纠正,调治因侧弯引致的椎体旋转式错位。另外,以“镜反射”纠正手法改善身体形态。因患者接近发育完成,加上脊椎侧弯程度严重,治疗方案集中于小关节错位的纠正和体态的改善为主,辅以康复矫形运动及单双杠悬吊锻炼,改善脊骨关节活动能力和软组织发育失衡。治疗初期每星期两次,一个月后体态明显改善,身体减少向右侧斜的状态。治疗逐步减少,指导患者坚持矫形运动及单双杠悬吊蹬腿锻炼。3 个月后维持每个月一次的脊椎保健护理治疗,半年后改为寒暑假期维护性治疗,3 年后体态基本恢复正常。 个案3 徐先生,22 岁。脊柱侧凸伴腰痛,多年来在美国一直看西医。 打针吃药无效后,西医建议手术治疗,病人不愿意开刀,转而求医于中医骨伤科医生。 医生诊断 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性(腰椎间盘突出症)脊柱侧凸症。 医生检查:身材矮短,两肩不等高,脊柱侧凸扭曲,凸侧胸后壁隆起形成肋骨峰,弯腰检查时更明显。CT 诊断:腰4/5 椎间盘突出0.4cm,触诊见L4/5 脊椎旋转式错位,伴椎旁压痛,按压时向下肢放射性的坐骨神经痛,伴腰臀肌痉挛疼痛。 治脊方案 正骨推拿手法纠正腰椎错位,后加牵引治疗,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,配以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和调治脊旁肌力平衡,每周两次,10 次一个疗程,3 个疗程后,腰腿痛症状缓解了,原有脊柱侧凸,逐渐恢复到正常的脊椎稳定状态。 病因分析 至今世界医学对脊柱侧凸症的研究虽多,但对临床上占约80% 的原发性侧凸症,其病因及发病机理仍知之甚少,故将其列入病因未明之列。 “脊椎病因学”研究证明,“原发性脊柱侧凸症”,多数由脊椎的“产伤”、“扭、挫伤”引发,经过多年脊柱力学失衡,影响童年的脊柱发育而致病。按“脊椎病因学”的“三步定位诊断法”,可查出患儿的脊柱侧凸的“终椎”(“S”形和“C”字形侧弯的起、止点)和“顶椎”(“S”形的中间转折点)的“椎间关节错位”,椎间关节错位导致的脊柱侧凸症的发病原理,与“椎间盘突出症”、“腰椎滑脱症”、“骨盆旋移症”引发脊柱侧凸症的机理相同,可将其归属到“继发性脊柱侧凸症”项内。 本节例3本属“继发性脊柱侧凸症”,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坐骨神经痛,继而发展成脊柱侧凸症的,故又称为坐骨神经痛性侧凸,其病因明确,去除坐骨神经痛病因后,两侧腰肌力学恢复平衡,脊柱侧凸可用治脊疗法而较易完全恢复正常。这是因为脊柱还没发展到结构性变形,通常侧弯很快自行康复到正常。 原发性脊柱侧凸症,早期多无不适症状(代偿期),发生疼痛开始多因侧弯加重,或因外因(诱因)引发椎间关节错位致神经根被嵌压(失代偿期),继而小关节炎,或神经根炎而发病。随着年龄增长(中年),脊椎间盘变性、椎管狭窄等生理、病理改变,例如椎间结构失稳,某种姿势下侧凸部的小关节嵌入、侧隐窝变狭窄,以及椎体滑脱等关节功能紊乱所致而突然加重。 例1 和例2 都仍属代偿期,临床症状均较轻,年轻早期复正错位椎间关节(“顶椎”和“终椎”),有2~3 年的矫形康复计划,多可免除手术治疗。 健康忠告 脊椎侧弯渐趋普遍,确切成因不能定论,可能与生活习惯、姿势、运动创伤,及遗传因素有关。小朋友在小五至中二期间(大约10 岁至13 岁)发病最多、最明显,因此家长们需要特别留意和多做自我检查。早期,脊椎侧弯除了影响体形外,没有太明显的身体不适,因此常被忽视。但是对于一个发育中的小朋友,脊椎侧弯会影响其身体的发育、神经系统的成长,长远更会损害健康、降低自我形象(心理因素),因此不能掉以轻心。家长若怀疑子女有脊椎侧弯,应尽早找脊椎专科做详细检查。一旦发育完成(16~18 岁),脊椎侧弯的问题便有可能难以彻底治疗。 小贴士 家长可为孩子检查,家长站在孩子背面,被检查者脱去上衣,向前弯腰,从后观察其腰背部的两侧边缘,弧度是否对称?或是一侧有凹陷的现象。左右两侧的肩胛骨,是否位置正常、隆起度是否对称?若有一侧特别明显突出来的,就有可能是已有脊柱侧弯。再看看中间脊椎骨排列是否成一条垂直线,如果看上去像一条“S”形或“C”字形者(不成直线排列),这是脊骨侧弯或关节错位的现象。要是有什么怀疑可以找脊椎专科医生做详细的检查。 小资料 脊柱侧凸度数的分级:15~25 ° 属于观察期,25~35°属于矫形期(需每日23 小时穿着矫形衣),35°以上有可能建议手术。以上是现今医学界普遍使用的标准,但是严格来说,脊椎错位和侧弯无论多严重都应及早治疗和纠正,这样才能确保神经系统能发挥最高效率,带来健康的保障。 其实,脊椎是否出现错位甚至侧弯可以从身体姿势上看出端倪。两人面对面地站立,被检查的一方先闭上眼睛,放松颈和肩膀,自然地挺立。检查的一方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为对方测量。 自我判断 1. 检视头部位置:头部应直立对称,没有左或右的倾侧或旋转。 2. 检视肩膀高低:肩膀应左右高低相同,并且没有旋转现象。 3. 检视骨盆高低:骨盆应左右高低相同,并且没有旋转现象。 此项检视亦可自己在全身镜子前做自我观测。有异常情况可请医生作进一步的诊断。 健康忠告 经常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姿势,例如:斜挎背包,坐姿爱偏重某侧跷“二郎腿”(双侧互换可降低发病率),或劳动姿势不正等;或有外伤(产伤、扭挫伤、四肢创伤后发生腰背痛等),都应注意对脊柱的影响。 预防贴士 进行均衡的背肌锻炼,及胸式呼吸,以维持正常胸廓。根据侧凸和旋转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锻炼,单双杠悬吊锻炼有利于侧弯的伸展,锻炼应循序渐进,不宜过劳。 简易自疗法 矫形体操:根据体态检查的结果,做反方向的训练。 例如检查时发现病者头部向右歪者,矫形操:将头左侧屈姿势下,做右肩先耸高后向下冲拳,同时臀部向左摆移动为主的左右活动。每练次数可自己规定。 熟练后可在头左侧屈姿势下做小幅度的摇头、转体活动。 训练结束前应进行整理运动:包括踏步、转体、下蹲起立、扩胸等动作。 天天做,每月复检一次,按训练的原则,直至体态能保持正直自然为止。 (摘自龙层花——腰骶椎病防治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