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、骶椎病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(详见第一章),也是部分盆腔、腹腔内脏病症的相关病因(详见第二章),这类疑难病症,病者症状多,且目前临床上难以查明病因,故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难度,而成为“疑难病症”。“脊椎病因”研究证明,只要认识到腰骶椎病也是临床多种疾病的一种“病因”,能引发不少内脏“疑难病症”,就能化繁变简,未病时加强预防,患病后能及早准确诊治。如能明确属脊椎病因者,可先试用简易自我疗法,有效时坚持自疗,争取治愈,若自我治疗3~5 次未能改善者,再请脊椎病专科医生诊治,可促“疑难病症”加速治愈。 腰背痛和腰腿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病症,被认为是人类由四肢行走变成直立行走应付出的代价,青壮年人患病率最高,影响工作和生活。本章以简明易懂的方法,让大家掌握腰骶椎病的基本知识,有助预防腰椎病和骶椎病,初步学会自我判断和简易自我治疗。 腰骶椎病的常见症状和自我诊断 读者可参阅以下方法,先作出自我评估。如要进一步检查,需请专科医生诊治为宜。 方法1 确定腰骶椎病的受损组织 临床症状分类表 读者按临床症状分类表,查到自己的症状,即可看到其上格所示,损伤的部位是什么组织。初步确定病因,作出自我初步估计。 例如你的右腿痛(痛处固定),在表中属神经根受损症状,说明你的腰骶椎可能出了问题,已损及神经根而引发右腿疼痛。 又如你有长期便烂的症状,有可能是腰骶椎病损害了支配大、小肠的植物神经而引起,以此类推。 方法2 检查腰骶椎的活动功能 这项试验,能直接观察在完成某一动作出现的障碍,仔细观察活动状态,不仅可以推断发生腰骶关节错位的部位和错位的类型,而且可提出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。 腰骶椎正常的活动功能包括:“前后屈伸活动”,“左右转体活动”和“左右侧屈活动”(见图13),图13 中可见正常的腰骶椎活动范围。每个人因年龄、性别、锻炼的不同,活动范围有较大差异,故只须与自己正常时的活动程度作比较,观察左右侧的活动度。例如两脚分开平肩宽站立,做下述动作: 1. 向前“弯腰”或向后仰“伸腰”的活动受限,属“前后滑脱式错位”。 2. 向左、右侧屈腰时,两侧手掌平贴大腿外侧,中指顺大腿外侧下滑,左右中指距地高度不等,属“侧弯侧摆式错位”。 3. 向左、右扭转腰部(双下肢不转动),观测左右肩部转动的角度,两侧前后不等,属“左右旋转式错位”。 若上述3 种活动,同时有2 或3 种活动受限者,属“混合式错位”。 一般来说,活动腰骶部时,痛处就是发病的部位。留意这些动作的幅度、平顺程度及活动中因疼痛而使活动受限的表现,并记录下来。疼痛及活动受限将随着治疗好转而恢复正常。 “坐立弯腰试验”,有助鉴别病变在腰部或在骶部(参阅本书第一章第二节的“小资料”)。 方法3 检查腰骶椎旁和周围的压痛点、劳损点腰骶椎损伤后的急性期,在其椎间、棘突两侧会有明显的压痛点(用手指压下感疼痛不适)。腰肌急性损伤时,该肌肉出现痉挛、紧张、局部压痛明显。慢性期压痛较轻,或只有酸痛感。按压椎关节错位部位有利复位时,常感既痛又舒服。软组织的慢性劳损点,用手指拨动或按压时,会听到“沙沙”声或可触及条索状物,这是肌肉、肌腱或筋膜损伤后变性引起的,即为“劳损点”。 方法4 注意每次发病的“诱因” 腰骶椎病除急性扭挫伤发病外,临床上许多腰骶椎病呈慢性过程并多数会反复发作,而引起复发是有“诱发原因”(简称诱因)的。常见诱因有: 1. 腰骶部轻度扭挫伤,例如搬抬重物时无不适,但过后发作。 2. 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良姿势(图14、15、16),例如侧卧睡眠时扭腰过度,夜里痛醒或醒来腰痛发作。 3. 疲劳过度,例如坐长途车后引发。 4. 腰部受凉等。 这些诱因能致病情反复发作(正常人不会致病),证明你的腰骶椎的椎间关节仍处于不稳定状态,软组织不够健壮,局部血液循环不良,仍需加强康复治疗和锻炼。若因姿势不良引发病情时,还应克服该不良姿势,才能防止复发。 (摘自龙层花——腰骶椎病防治)
|